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教论文范文

职教论文范文

职教论文

职教论文范文第1篇

(一)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力度

充分利用学院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行业学会的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加强培训班学员的企业实践和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北京法那科机电有限公司、德国DMG公司给学院投入实训设备,共同制订建设方案和培训方案,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东风商用车公司铸造二厂等企业共同制订专业教学培训方案,参与教学培训的全过程。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为职教师资培训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得到培训班学员和派出学校的高度认可,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二)赴相关国培基地开展学习调研

组织调研小组赴省内外相关国培基地参观、学习和交流,积极开展对外学习和调研活动。先后多次赴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电子职业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部级师资培训基地进行调研和专项交流。赴部级师资培训基地东风汽车公司专题调研,了解企业基地对学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对本科、高职、中职和企业各个方面的国培基地进行走访交流和学习调研,对改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搞好师资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地。

二、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一)启动专业点建设项目

学院基地申报的“2013年度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中央财政给予200万元支持建设,学院配套680万元。学院焊接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原有设备160台套,设备总值480余万元,但先进、高端焊接设备数量偏少,不能完全满足校内实训和社会培训的需要。以购置高端设备为主,建成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训练与社会培训相结合、服务学校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内涵的立体式实训体系。

(二)推进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项目

2013年,学院基地申请了陕西省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训“数控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两个专业的培训包开发任务,开发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完成相关培训资源建设,通过陕西省教育厅的项目结题验收。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013年,学院基地申请了陕西省2013年度职业教育重点招标课题《陕西省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并划拨项目经费3万元,学院配套3万元。该课题已经完成研究工作,通过项目结题验收。

(四)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

两年以来,学院基地共承办了十期各类职教师资培训任务,培训学员859名。承办三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班,四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两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班,两期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二期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班,三期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

三、提升水平,凝练特色

(一)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管理机制

学院师资培训办公室全面负责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各二级学院配合协调开展工作。每期培训班均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组建班委会,形成三级管理体系,切实加强组织管理。

(二)坚持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

学院基地始终坚持深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研,每年选数10所中职院校,与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和派出学校进行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了解中职教师现状和培训的需求,形成培训工作反馈机制,为提高培训质量打下坚持的基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培训项目的任务要求,精心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培训计划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三)突出技能训练,增强培训效果

在教学实施上,坚持把技能训练放到第一位,重点突出实践应用,依托学院实训基地优越的训练条件和精良的设备,加大实践教学课时,讲练结合,强化了学员动手能力培养。根据学员实际,对培训方案进行调整,开展分层培训。组织学员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企业实践,增加生产实际经验,保证培训目标任务的实现。加强对培训学员的安全教育和督导,强化安全意识。根据培训学员的不同专业和不同需求,提早落实学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事宜,并组织会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强化训练。

(四)加强信息反馈,满足学员需求

每期培训班开班后,及时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教学安排和生活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加强课后交流,了解学员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满足学员需要,为学员办理图书阅读卡,申请专用上网账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

四、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

职教论文范文第2篇

(一)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内涵

1.专业理论知识、原理是高职教师教学的根本。高职院校的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职前教育,是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教学。高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职业人员,当然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原理,否则,“隔行如隔山”,离开了专业理论知识、原理,高职院校教育的职前教育性将无从谈起,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之义。2.专业理论知识、原理是高职教师科研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跟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一样,不仅要传播专业知识、原理,更要不断创新专业知识、原理,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不断地创新知识、原理,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职教师如果没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原理,创新专业知识、原理则更是无从谈起,科研自然也就无能为力。3.专业理论知识、原理是高职教师社会服务的保障。高职教师履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责的形式包括通过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其现实问题、将科研成果应用到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之中等方式。对高职教师提供社会服务的各种形式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任何一种服务形式最终都离不开高职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原理,否则,其社会服务将是一句空话。

(二)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

技能是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保障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原理,还应掌握一定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办学宗旨落到实处,高职教师才能真正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科学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教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毕业即失业,企业无人可用”的问题。1.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技能是高职教师理论教学的依据。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技能不断发展,其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原理也在不断创新发展。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性决定了专业理论知识、原理的教学是其应有之义,但高职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原理教学以“能用、够用”为原则,因此,高职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技能,才能真正遵守“能用、够用”的原则,科学而合理地选择专业理论知识、原理进行有效教学,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2.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技能是高职教师实践教学的实现。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学生的根本。所谓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较好地掌握了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技能,能够较好较快地胜任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高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直接承担者,是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示范者和培养者,因此,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技能不仅是胜任其理论教学工作的需要,更是胜任其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途径

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技能也不断发展变化,加强高职专业教师职教能力培养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下,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加强校内培养为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其所需的高

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使命,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下,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不断更新发展,其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实践表明,高职教师原有的培养模式,由于其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等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在高职院校内以帮助高职教师发展,提高高职教师职教能力,进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成立专业的高职教师培养机构即教师发展中心,以便从本校教师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对高职教师开展系统而全面的极具针对性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协同创新,校企合作落实校外培养

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的职教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更有利于高职院校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劳动力,从而方便行业、企业走出“无人可用”的困境。近年来,在校企合作加强高职教师培养上已开始了一些尝试,采取选派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到企业调研等途径,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效果还不太理想。在校企合作培养高职教师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出现顶岗锻炼难落实、形式主义等现象。然而,国外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师培养的实践表明,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师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通过多方努力,与企业协同创新,不断加强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为行业、企业提供其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从而充分满足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完善机制,鼓励创新

大量事实表明,无论是高职院校内对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还是校外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都存在着一个共同性的问题,就是机制不完善,各方参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难于落到实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外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不仅有法律作保障,更有一套完善的机制。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下,国内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应从相关机制着手,以保证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让各方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的实践中来,提高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的效率。

三、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各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不同,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企业不同,其教育教学也不尽相同。否则,“千校一面”的现象仍将继续,“企业无人可用”的困境也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各高职院校对其教师职教能力培养应坚持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宗旨,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培养之路。

(一)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因校而异

产业升级环境下,各高职院校所处地区不同,其服务的行业、企业也不尽相同;就是同一地区,由于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企业不尽相同,其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从本校所在地区的行业、企业尤其是其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发,科学而合理地安排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实践,以加强其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培养效率。

(二)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要因人而异

调查表明,不仅不同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水平、培养内容、培养条件等不尽相同,就是同一高职院校其教师职教能力水平、培养内容、培养条件等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的效率,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应立足高职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高职教师个人的实际,灵活安排高职教师参与职教能力培养,提高高职教师参与职教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职教能力。

(三)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是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职教论文范文第3篇

(一)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

1.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准确的把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形进行熟悉,了解其英语基础,可以参考入学成绩以及课堂表现。2.对于学生层次的划分,要在英语成绩的基础上,参考各个层面的不同情况。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都可以成为分层次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层次教学要力求细致,这就给教师的工作和管理带来挑战。3.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找出问题和不足。4.对于层次教学,要在学生之间实现流动性。也就是说,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具有竞争观念,促进学习动力的产生。

(二)对于教材的选择,要彰显灵活性

1.要从职教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难度适中的教材,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为前提,注重实用性,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支持。具体内容要降低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难度,重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使用水平。2.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选,重视“够用为度”的原则。职教英语的原则是实用和够用,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择上有所侧重,保证教学的有效性。3.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职教英语有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教学法则和规则的尊重,主要体现在:首先要内容比较新颖,形式优美;其次,趣味性强,易于呈现;再次,涉猎的内容比较广泛,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包含一些重要的科技和文化内容,紧扣时代主题;最后,教材内容操作性比较强,易于模仿和实践。4.重视校本教材的作用,发挥其对于英语教学的价值。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职教院校开始挖掘本校教育优势,引进英语课堂教学新思想,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的编写,这对于缓解高职英语教材的不足也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对教学设备进行不断优化,重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语言环境和必要的协助手段。因此,在职教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和运用先进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声音和形象上的优势,将枯燥的英语内容变得生动和鲜明,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实现英语教学的不断优化。

(四)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增强课堂参与性,保障教学效果的实现

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实现教学效果。英语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不是单纯地传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给学生,强化参与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五)不断提升职教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其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品质的高低,也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发展与进步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和运用能力。教师要具备对知识的传授能力,善于讲解和示范,能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发,善于发现和纠正错误。教师还要不断提高教学的组织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的学习活动,有力控制课堂氛围。

二、结语

职教论文范文第4篇

本文作者:童家琼、赵兴刚单位: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

首先,我们把美育寓于德育之中。在德育中应用美育,可以使理性的灌输变成生动的说教,使道德说教转化为道德情感。一个人只了解了某种道德规范,并不一定能做到身体力行,只有当这种道德规范转换成道德情感时,行为才有内在的动力。美育中的情感教育或熏陶,是单一的思想教育和道德说教无法取代的,由于美育能激发对于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深层能动感受,使人产生激情,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时,思想情操也得到升化。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在美育过程中通过情感的陶冶,使思想、道德得到潜移默化的纯净,从而成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美育对于道德的作用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谈到诗歌时认为:“诗人引导人们追求对生活的崇高理想和崇高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是我们变得更好、更善良、更崇高。”在中职学校,我们应创设积极的教育情境,提供情理交融、情境交融的教育教育空间,充分利用情感的激活功能、驱动功能、陶冶功能、弥散功能和调节功能,“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耳濡目染、潜滋暗长中实现道德和审美的交互影响和升华。首先可通过创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对中职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使其心灵受到感化。其次,要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通过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会按照美的规律改造我们的生活。从而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改变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如对老师、同学无礼貌,心中无组织、无纪律,自以为是,对未来一片茫然等陋习。

其次,我们可以把美育寓于智育中,以美引真,激发智力潜能。教育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智力开发的基础。然而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科学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世界著名科学家,相对论的发现者——爱因斯坦,他的研究方法称为在本质上是“美善的,直觉的”,深信大自然定是合乎规律的,而事物的美和大自然的和谐是相一致的;因而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真。以美导真,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真理的奥秘,能够大大开拓人们的视野,充分调动人们学习,钻研的积极性。中职教育的特点是文化课和专业课的结合,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置思维情景,激发学生的学科美感,让学生沉浸在学科美的享受之中,自由的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能够轻松,愉快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以此来调动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再有,我们还可把美育寓于体育中。通过体育训练,可能使人身体健康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通过美育活动,提高人的鉴赏美的能力,会促进人们对于健美的自觉认识,不断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体育教学中贯穿美育思想,运用美学原理,不仅会使人在身体上得到锻炼,强化了学生身体形态、动作姿态,使身体达到匀称、和谐,而且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观察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具有团结有爱、协调一致,拼搏进取的精神,达到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的统一,更好地为建设精神文明服务。健全的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健康的体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能塑造其形体美和坚韧意志的性格美,可培养中职生坚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只有心理、生理全健康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最后,我们还可以把美育寓于劳动技术教育中。劳动技术教育,是培育学生具有现代工农业生产知识技能和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教育活动。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根源,首先在于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美”这一科学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美是由劳动创造的。人类的劳动,既是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活动,同时又是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创造性的自由的活动。因此,人类通过劳动,一方面获得某种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又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即一种由于见到人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克服了重重困难,从自然取得了自由而产生出来的快感。中职学校的教育除学校学习外,还包括校外实习。

职教论文范文第5篇

1.1对中职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准确地定位加强中职院校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首先应该确定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院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从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育的质量。中职院校各个课程的主旨是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能够针对自己生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在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与中职院校的综合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学生对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的认识,可以将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定位于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引导,而学生的这些能力的提升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其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要突出课程的活动性,加强各个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联系。教育课程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各种道德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道德素养的关键是让学生对各种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加深,从而能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育中。教育过程中加强文化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改革的一种重要表现,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机构或者组织为教育提供必要基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教育的意识进行改观,使得学校领导者能够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加强各种传统文化的融入。

1.2对中职教育课程的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传统的中职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材是与各个专业相关的各项专业书籍,这些内容的简单堆叠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的情绪。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应该完善教育内容,融入更多传统文化思想内容,将教育生活化作为教育的重要发展途径。在中职教育改革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文化理念与教育进行结合,比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与诚信有关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还能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重要性,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出现类似问题。再比如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执着追求的精神,也可以作为日常的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精神,加深自己对学习的执着度。

1.3加强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融合,完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程度逐渐加深,很多学生受外界舆论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有必要组织一些有层次、针对性较强的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不断完善教育课程体系。定期组织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教育讲座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实现自身心理的良性发展,实现自身文化思想的深入发展,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改正。

1.4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应该要进行改革,不断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加强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在中职教育中往往会存在一些深奥的词汇,要对这些词汇进行解析,利用比较直白、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各种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另外,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理解,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将课堂主题定位传统文化的某个部分,从而在课堂当中安排学生进行讨论、表演和演讲等,利用现阶段广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中职教育实现现代化,并且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各个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2结语

职教论文范文第6篇

电子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多科知识的基础上,开发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的开发是一个由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等环节组成的工作流程,因此电子专业应以具体的项目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据此,我们进行了电子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探索:

1.更新教育理念,制订基于CDIO工程教育观的动态人才培养方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教育理念,紧跟市场需求,树立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具体项目的设计为主线,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素质的培养和综合性工程项目的训练。同时为适应电子技术的发展,应不断根据企业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动态的人才培养方案管理体系(如111页图1所示),教师需要定期做市场调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起专门的反馈机制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进行跟踪,找出差距,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直至与市场需求相和谐,从而缩短学生能力和企业求之间的差距,使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和谐发展、共同促进。

2.采用适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我们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者和协调人的项目化教学的五步教学法。第一步:基本知识的传授。主要采用讲授法辅以多媒体课件,讲授时遵循“理论够用”的原则精简理论知识,注意前后知识点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第二步:案例的仿真。根据所学知识由教师提出设计项目,师生共同讨论项目的解决方案,并用仿真软件如MATLAB、Pro-teus、Multisim等做出电路图进行真实环境的仿真,师生共同解决仿真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指出其适用领域。第三步:分组布置设计项目。教学中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根据知识点设计几个项目让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项目共同完成设计任务,也可以根据小组成员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设计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经过方案论证、选择系统仿真并完善系统、性价比高的仿真系统的完成、简单设计报告的撰写四个步骤共同完成设计项目。有条件的小组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出实物电路系统,专业性很强的课(如单片机)要求做出实物。第四步:资源共享。每个小组独立讲授自己项目的设计思路、仿真结果以及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或更好的方案,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显神通的过程,经过讨论可以大大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知识面,从而也达到了知识共享的目的。第五步:教师总结。对每个小组的设计做出评价,提出改进措施。这种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是以项目设计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的整体训练。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系统地结合起来,同时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形成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图2表明了以设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人际团队能力、职业道德和工程系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最终收获的不是一张考试卷,而是一个个仿真系统或真实电子产品。项目教学法不能仅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能力,而应以学生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来综合评价学生,笔试成绩作为辅助参考。

3.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探索。针对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我们提出了五阶段式阶梯实践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基于这一模式,必须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做出改革:第一,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寻求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五阶段式阶梯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载体是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以供学生实践训练。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有校企合作企业,但大都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主要是由于企业从中获益不大甚至无法获益造成的,因此寻求能够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关键。例如,我院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企业冠名班和“1+1+1”分阶段培养的有效校企合作模式。第二,更新实践教学项目,建立递进式的实践模式。实践项目的安排遵循认识实验—基本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实验由浅入深的模式安排,其中的认识实验和基本实验是对课本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采用传统实验方式即可,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需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设计任务,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电子产品的制作过程和环境或通过视频观看电子产品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过程,从实际应用中找出设计项目自行分析设计,做到“真题真做”。第三,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的实验室一般是学生上实验课时才能进入,而电子类专业的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测量工具如示波器、万用表等,这些仪器价格都比较高,学生无力自行购买,学生要想成功设计出电子小制作还必须有这些仪器,这一矛盾导致很多同学自己制作电子产品的愿望被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购买元器件(电子元器件都很便宜,一般学生都能负担得起),利用实验室的测量工具进行设计。这样既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又使学生获得实惠: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提高。第四,成立高质量的电子协会。现在高职院校都有电子协会,但基本都是对收音机、电脑等的简单维修,电子协会名不符实。CDIO理念下的电子协会应该以电子制作为主,定期举行电子竞赛。如我院从2009年开始成立了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协会,协会会员自行分组,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电子产品设计,协会配有教师团队,遇到问题可以求助于老师。新会员(一般为大一新生)在老会员的帮助下,提前学习了大部分的专业课,如在上单片机课程时,参加电子协会的学生在别的同学对单片机还很陌生的情况下,就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单片机产品的设计了。

二、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要想使改革取得成效,教师是关键,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基于CDIO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想获得真正的成效,必须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可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学校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参与工程项目的机会来提高或强化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师资团队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开发项目等途径,加强老师教学设计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能力,即教师教学设计的CDIO能力,同时,也使教师自身的CDIO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教学中项目的引入也能真正来自于企业一线,学生所学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更短。

职教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域文化;职教特色;苏州;语文;课程改革

2017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无论是基本理念中所强调的“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还是学科素养中所要求的“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都一再表明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吸收地域文化的精华,要将学生和教师的生活资源、成长经历以及学校所在地域的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因此,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类专业语文课程教学为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苏州地域文化的价值,探索将其与艺术专业特色、职业教育特征和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苏州地域文化及在艺术类专业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1.苏州地域文化和艺术类专业特点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明,更是形成了独树一帜、内涵深厚的苏州地域文化。苏州地域文化,不仅体现在千百年来留下来的文学名著、名人轶事、历史古迹以及名城古镇、园林画坊、丝绸、刺绣、年画、昆曲、评弹、苏扇、核雕等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而且体现在苏州特有的文化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如苏州园林般曲径通幽的文字风格,江南水乡般婉约、含蓄、内敛、诗意的柔性文化特征和精神。长久以来,苏州含蓄、幽远的文化精神,诗意、风雅的艺术氛围,对于苏州人的性格、苏州人文教育、职业理念等都具深刻的影响。对于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来讲,苏州地域文化为艺术类专业师生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丰厚肥沃的土壤,苏州地域各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也纷纷从苏州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拓展艺术类专业办学思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将核雕、苏扇、缂丝与艺术设计专业相融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将苏州桃花坞模板年画纳入艺术专业学习中,苏州评弹学校成为苏州评弹、昆曲、苏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吴江丝绸中专在苏州丝绸、宋锦、刺绣等工艺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苏州地域文化在艺术类专业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首先,语文课程作为高职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不仅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写作能力、理解能力、人文内涵、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因此,将苏州地域文化融入艺术类专业语文教学中,是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其次,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特别是中职、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学生生源大部分是本地生源,苏州地区的生活方式、风景民俗、历史名人、传统艺术形式等早已耳濡目染、烂熟于心,并且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与苏州地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将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形式与自己熟识的苏州园林、吴侬软语、民俗风情结合,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再次,苏州地域文化以及所传承的各种艺术门类、艺术技法和艺术精品不仅是高职艺术类专业师生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参考和灵感来源,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和课程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纳入苏州地域文化,可以明显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职业能力。

二、以苏州地域文化和职教特色为主导的语文课程改革原则和策略

1.以苏州地域文化和职教特色为主导的语文课程改革原则(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苏州地域文化和职教特色为主导的语文课程改革是对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考验,促使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更新教学理念等。所有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和指导,以苏州地域文化和职教特色而开展的语文课程改革必须与语文课标中所规定的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实施等相符合。(2)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苏州地域文化和职教特色为主导的语文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新时代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等长远发展。以艺术类专业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为例,苏州地域文化与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形式相结合进行创新的同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较弱的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个性特点及时调整语文教学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结合艺术专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未来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3)以地域文化为内涵苏州地域文化不仅包含的文化艺术门类众多,而且地域辽阔,一方面不可能将苏州所有的地域文化都不加甄别,一股脑地塞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以苏州地域文化和职教特色为主导的语文课程改革,不能重形而不重意、重外而轻内,以苏州地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苏州地域文化的内涵。只有承载地域文化内涵的生活与学习,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人文内涵精神两方面都取得成果,充分发挥语文在学生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以苏州地域文化和职教特色为主导的语文课程改革策略鉴于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及对于艺术类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成为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以苏州地域文化和职教特色为主导的语文课程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优化语文教学资源突出苏州地域特色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根据苏州当地的实际情况、企业对于职业人才需求以及苏州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以学生职业发展和个性化需求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在校本教材编写、课件制作以及语文课堂中教学情境创设、各类素材的应用等方面,将语文课程内容完美呈现的同时,要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突出苏州地域文化特色,让学生在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例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将苏州光福核雕、苏州檀香扇、缂丝等文化艺术知识与艺术专业课程学习、职业发展等相结合,针对高职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反映苏州文化的精神内涵。(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苏州地域文化和职教特色为主导的语文课程改革,不仅局限于语文课程教学课堂,而要依托苏州地域文化开展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依托地域文化创建校园文化。例如,可以通过文化长廊、图书角、黑板报、墙体名人名言标语等建设整个校园,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感受到苏州地域文化的熏陶。创建地域文化兴趣小组和研究社团、开设选修课等,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未来就业城市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开设苏州光福核雕选修课,让学生在设计、制作核雕的同时更好地从核雕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对《核舟记》中关于核雕艺术技艺描述具有更为深刻的体会。(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将苏州地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方便对种类繁多的苏州地域文化进行恰当地筛选和利用,将经典的优秀地域文化引入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来,不仅极大丰富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需求。例如,讲解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结合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对于苏州典型的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说,培养学生对于苏州园林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于苏州园林文化的兴趣和探索苏州园林文化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州园林》中所描述的园林造园技法以及园林文化内涵。(4)结合专业特色融入地域文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企业输送高技能职业人才。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将苏州地域文化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课堂教学优化、课外活动设计等,围绕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发展而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语文课程教学,通过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苏州园林和太湖石,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苏州园林和太湖石的历史、名人轶事、诗句来源和含义、造园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理解,增进学生语文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艺术创作提供设计灵感和创意,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和职业能力。

三、结束语

苏州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无论是其山水风景、古镇园林、民宿风情、历史名人、文学成就等都是高职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将苏州地域文化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开发校本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讲可以丰富知识、提升应用能力,而且对于促进苏州文化传播和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语文教学理念革新,让地域文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百花齐放,必将成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应成荣.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2]王松毅.以地域文化和职业特色为主导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

[3]曾澧生.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渗入地域文化教学的探讨[J].语文建设,2012

[4]陈红梅.地域文化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

[5]计清莹.“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

职教论文范文第8篇

1.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佳目前在中职院校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设计并不合理,在教学安排上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深奥的理论知识很难理解,使得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不感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消极。这就使得课堂效率明显降低,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此外,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上缺少创造性,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仍旧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没有任何趣味性可言。

2.中职学生的特点很多中职学生文化课学得并不是很好,对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有时候不能及时的理解。除此之外,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中职学生由于在升学阶段的考试不是很理想,在之后的学习中也没有更加努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在升学考试中失败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一部分中职学生还存在性格上的缺陷,例如自卑,缺乏自信等。中职学生这一系列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中职学生特有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策略分析

1.讲解形象直观,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概念比较多,并且相对比较抽象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解的形象直观一些,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施,如多媒体设备、实验器件等。有些教材上的内容单凭实验进行演示并不能让学生完全的理解,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是一个比较好的教学工具。例如在学极管整流电路实验中,输出波形容易失真,如果仅仅通过实验演示,出现的波形大多是失真的波形,不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学生很难找出哪部分波形信号是失真的,哪些信号是干扰信号。对于输出波形的分析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应用EWB教学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模拟,就能够将理想的输出波形清晰的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除此之外,在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对课本上所提到的电子器件实物进行一定的了解。如在学习电容、电感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实物带到教室让学生进行观看,同时,也可以从网上查找一些图片,让学生对电容、电感等器件加深了解。这样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能力中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联系,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的内容本身就是与实验进行结合的,脱离了实验教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很难提升。在设置实验时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演示实验的开展,使学生不断动脑。同时,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通过亲身实践,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的解决。例如在学极管质量的判别时,教师要先对二极管的内部结构进行讲解,尤其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问题,让学生先了解PN结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特性。但是如何利用这一特性用电工仪表对二极管的质量进行判断呢?这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然后再让学生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最后得出结论:用万用表变换不同的电阻量程范围进行实验能够方便快速的测出二极管是否损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做实验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多鼓励、少批评,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3.灵活运用教材,寓教于乐对于教材的选用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做到恰当合理。中职学生本身基础就比较差,教师应兼顾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进行选择教材。教师应对教学大纲有一定的研究,深入钻研教材,并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材施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感兴趣,应将教材中的内容改编成不同的游戏,不再拘泥于教学的形式,只要让学生理解了教材上的内容,不在乎教师怎样进行讲解。例如在教授载流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当电子,学生所坐的座位当作空穴。选出来几个学生与教师表演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教师就和几个学生在教室里跑动,这样课堂气氛充分被带动起来,学生肯定会被教师的行为逗的哈哈大笑,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材中难理解的内容完全有很多创新的方法,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灵活的运用。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